close

那個不聽話的壞小孩

常常有媽媽對我說:我的寶寶都一歲多了,看見別人吃東西還張著小嘴向人家要,真是丟臉啊。

還有的媽媽說:「怎麼辦,孩子在外面看到玩具就想要,有些汽車家裡都有了,還想要買,不買給他,就賴著不走。」

還有的媽媽說:「小孩看見人不會去打招呼,不論怎樣告訴他,他硬是開不了口,

讓我覺得很沒面子,好像自己的家教不好一樣。」

每當發生這些事情,這些媽媽都搖頭嘆氣,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呢?

是呀!這些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呢?可是什麼樣的孩子才算懂事呢?

我們期待孩子有規矩,待人有禮貌,飯吃得不多不少,長得不胖不瘦,在人面前彬彬有禮、落落大方,對知識孜孜不倦、如饑似渴,還要興趣廣泛、充滿愛心、體諒別人。其實,我們想要的是在別人面前,讓家長有面子的「小大人」!相較之下,那個「要食物」、「要玩具」、「沒禮貌」的小孩就太頑劣了。

可是,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想想,一歲多的孩子向別人要吃的,是童真的表

現,等他到了七、八歲,你叫他去要食物,他還未必同意;而要玩具的小孩,

不過是直率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而已,如果讓每個五、六歲的小孩坦白地說,

他們哪一個不想把商場裡的玩具都搬回家呢?

那個不肯張開嘴叫人的小孩,就像是從前的我,我非常理解這類小孩,不

是沒有禮貌,只是不好意思說,媽媽愈是在旁邊催促,愈張不開嘴。其實,這

些不「懂事」的小孩很坦白,很真誠,是真正像小孩的小孩。

有一個故事是關於「懂事」的好小孩。

沙特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兼作家,曾在他的自傳裡,提到了自己失敗的童年。從小他是大人們的掌上明珠,常常得到大人們的誇獎。他為大人們表演,時時刻刻表現得聰明伶俐、朝氣蓬勃、誠實待客、乖巧可愛。

但是,這些並不是他發自內心想做的,他假裝表現出那些「正確」的行為,是為了贏得大人的喜歡,因為大人在他身上,看到了他們想看到的東西。但是他說,自己後來就像一個「風華不再的女演員」,沒有引人注目的表演,於是他暗自努力期望有更誇張的表演,渴望得到大人們的稱讚。

當大人不再全神貫注地關心他的時候,他覺得自己就像一位心理受傷的藝術家,被大人一腳踢開了。他想往後退,卻又無處可退。他的童年生活就像是成年人的生活一般。他在書裡說:「我變成一個被退還的玩物,那時我才七歲,我只能依靠自己,可是我根本沒有自己,我只不過是一面掛滿鏡子的牆。」

在功成名就之後,沙特仍然十分渴望別人的認可與掌聲。他欺騙、玩弄甚至背叛深愛自己的女人,這些都和他扭曲的童年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。他為了取悅大人,放棄了自己作為小孩的權利。

小孩有什麼權利呢?天真、敏感、自我、不懂事。他為了讓大人誇獎他「懂事」而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。所以,沙特雖然功成名就,但是他的一生並不快樂。

另外還有一個關於「壞小孩」的故事。

前段日子,我在一本關於教導孩子的書中,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,有位作家的女

兒,從小在外婆家長大,個性非常嬌慣。有天在吃飯的時候,這個女孩一股腦地把炒好的花生灑到地上。他的舅舅很生氣,就罵這個女孩,沒想到他的外公急忙過來,訓斥這個舅舅,他說:「他灑就灑,他要是不灑,他不就是死人了!」

在某個冬天,這對祖孫在街邊,正吃著冰棒,吃了一根又一根,吃得小女孩冷得發抖,他的外公就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,讓他披上,然後繼續吃。他的阿姨,每天下班都買一塊巧克力給他。小女孩的爸爸看不下去了,可是外婆家的人覺得這些很正常,孩子就是要寵愛的。

讀到這裡,我感到好奇,這個孩子長大了會怎麼樣,是不是變成了不可一世的「女

魔王」?事實證明她沒有,相反地,她變成了一個聰明的、敢做敢當的女孩,她的文章還被刊登在報上,後來又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,被稱為新生代的女作家。那些童年的「嬌寵」,給了她真正的自由,讓她的身心都得以自在地生長。

以世俗的眼光來看,她小時候絕不是一個「懂事」的孩子,但是長大後,她卻擁有了成功的人生。

家長為孩子付出了很多,但也給孩子的世界制定了一套「法規」。如果他

們的行為都在我們的「法規」標準之內,那麼我們就誇獎他們「懂事」,如果

稍有違背,我們便搖頭嘆氣,好像這個孩子一輩子將一事無成。

人們說現在的獨生子,像是家裡的「皇帝」,其實他們是戴上了枷鎖的「皇帝」!

我們制定了一套規矩,像枷鎖一樣套在他稚嫩的心上,希望他有超越年齡的「懂事」。

其實哪一個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?哪一個孩子沒有自己的個性?

我們不是孩子世界中的「執法者」,孩子沒必要為了屈服於家長,而放棄自己的個性。

如果那些「懂事」的言行,發自於孩子的內心,那當然很好;如果是迫於家長的威嚴而刻意表現,就好像是那些經過雕琢的、姿態優美的盆景,為了滿足人們欣賞的需要,放棄了更寬闊的自然。它們看似美麗,其實都有扭曲的心靈。

理工科父母這樣教專注_封面  

arrow
arrow

    eli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