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平看待孩子身上的優缺點,你會發現更多可能性。


陶行知曾經說過:「人像樹木一樣,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,不能勉強大家都長得一樣高,而是在立足點上求平等,於出頭處謀自由。

有的人安靜、有的人好動、有的人勤學、有的人懶惰,雖然大家的起跑點都相同,但並不是最先到達終點的人就一定成功,也不是必須都到達終點才算是成功。因此教育一定要因人而異,現代教育需要的是一種求異的過程,而不是求同的過程。

 

所謂個性,簡單地說就是每個人特有的內心世界,是一種融合體力、思想、情感、性格、情緒等諸多因素的複雜集合體。我們提倡個性發展,即隨著孩子的個性形成,從量的累積達到質的提升,並使其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。

我們來看看蘇格蘭文學家沃爾特‧史考特(Walter Scott)的故事。

 

史考特小時候的成績很差,患有小兒麻痹症的他,右腳行動不便,身體孱弱,幾次重病差點喪命,本來就有些自卑的史考特,加上成績總是不如人,便成了「學校怪胎」,不但言行不禮貌,還喜歡缺課,老師給他的學期評語都很糟。

不過有一位老師知道,史考特雖然厭惡功課,但對讀書充滿興趣而時常給予鼓勵,而這也正是他的人生轉捩點。他後來創作了四十七部小說,二十一冊詩集,三十本歷史傳記,不僅對英國小說史有劃時代的影響,對當時的俄國、法國、美國文壇也激發了新動力。

而在史考特成名後曾經回到小學母校參觀,感觸良多地問學校老師:「現在學校成績最差的孩子是誰?」

史考特告訴那位紅著臉的小朋友:「你是個好孩子,我當年也跟你一樣,成績很差,不要灰心。」說完後從口袋掏出一枚金幣送他。

一句話改變一個人的一生,在史考特的身上應驗了,那個拿到金幣的小朋友,長大後順利進入愛丁堡大學,畢業後並當起了執業律師。

 

能夠引起別人注意的,往往是那些擁有特長的人,而泛泛的平庸之輩,雖然不惹是生非,但也終究無法受到他人注意。俄國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:「我帶過的學生雖有成千上萬,但奇怪的是,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,而是別具特點,與眾不同的孩子。

而清朝思想家魏源也說:「教人者,成人之長,去人之短也。」所有的成功都是個性得到充分發揮的結果,教育就要引導個性發展,幫助孩子揚長避短。

 

高斯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,他是德國著名的數學家、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。高斯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,有一天數學老師出了一道數學題目給大家練習,他的題目是:從一加到十等於多少?

由於當時大家的加法才剛學不久,所以老師覺得出這題目,大家一定要算很久才算得出來。但是他沒想到才一下子,當全班同學還在努力解題的時候,高斯就已經停下了筆,悠閒地坐在那裡。

老師看到了生氣地訓斥高斯,但是高斯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,老師聽了嚇一跳,就問高斯是如何算出來的。高斯答道,我只是發現一跟十相加是十一,二跟九相加也是十一,三跟八相加也是十一,四跟七相加也是十一,五跟六相加還是十一,所以五個十一相加起來就是五十五,我就是這麼算的。

高斯之所以能將困難的題目變簡單,這是因為他善於觀察,懂得尋求規則,才能化繁為簡。

 

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,我們不能輕易地評論其好壞,在不同環境下,有時優點會變成阻礙孩子成長發展的障礙,而缺點說不定卻是動力來源。

我們身邊有很多父母會認為,成績好的學生各方面都很優秀,不會犯錯;而成績差的學生什麼都差,而且還老是犯錯。其實這是以偏概全的錯誤觀點,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過人之處,別看有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時常影響大家的學習和紀律,但他們好動的天性、活潑外向的性格也往往是他們的過人之處。

正確地對待每一個孩子,公平地看待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,老師和父母應該把每一個孩子都視為一個具有個人特點、志向、智慧和性格結構的獨立個體,這樣將會更熱愛並尊重孩子。

 

詩詩今年十三歲,身高一百六十九公分,個頭很高卻不愛上課。為了讓她的成績跟上班上同學,老師經常免費幫她做課後輔導,但這卻讓詩詩更加痛苦。

老師無意間發現詩詩的願望是當個模特兒,便鼓勵她參加模特兒培訓班,還主動幫詩詩收集一些相關資料。參加培訓班後的詩詩彷彿變了一個人,對生活中的一切都熱情起來,她還代表學校參加全國親善大使比賽,獲得了冠軍。

有了這些肯定,無形中也增加了詩詩的信心。她開始上課認真聽講,下課參與同學討論,並主動找各科老師幫她進行課後輔導。不久後,詩詩的功課就跟上班上同學了。

 

學習風格與一個人的個性特徵密不可分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風格。每個人的各項發展水準不一樣,這也決定了每個人的學習風格。然而學習風格是不能複製的,它展現了每個人不同哲學觀與世界觀的層次,也展現了個人的修養與能力。

在「邯鄲學步」的故事中,燕國少年看到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很美,於是盲目模仿,結果再也不會走路了。越是有個性、有思想見地的人,越有自己的獨特學習風格,這些人常常會成為別人的學習對像,但大家卻發現,無論再怎樣努力,也不一定能學成他們的樣子。原因就在於,學習風格看似簡單,但卻與每個人的個性密切相關,如果自己的個性與學習對象相去甚遠,那不管再怎麼努力也往往徒勞無功。

幸好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訓練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。要想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,只注重模仿方法是不夠的,關鍵是要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,我們可以透過下面幾種方式來強化自己的學習風格:

第一,肯定自我: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,透過改變一定能夠獲得成功,形成自己特色鮮明的學習風格。

第二,認識自我:深入地瞭解自己的狀態,找出亟須解決的最主要的問題。

第三,自我規劃:制訂詳細的訓練計畫並具體實施,每天要做什麼、什麼時間做、做到什麼樣的標準,同時要設定檢查點,看看有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。

第四,超越自我:突破自我認識上的局限性,提高對學習認識的基礎,在積極、發展、進步的自我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超越。

第五,創造自我:只有一個人充滿自信時,才能確立目標創造自我。在創造自我的過程中,學習風格才能變得獨特,並且能夠及時調整和改變以不斷地適應不同的學習內容。

透過訓練形成、發展並完善自己的學習風格,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,它能真正使孩子的學習過程更踏實,讓學習和生活更豐富,這對孩子學會掌握和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、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和能力優勢非常重要,對一生的成長和發展意義非凡。

 

教養心法

 

你注重孩子的社交關係嗎?

個性的發展離不開群體的影響,為他們創造適合個性發展的不同條件,幫助他們挖掘潛力,志趣相同的朋友可以在一起透過交流,讓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更全面而完整。

 

你是否壓抑了孩子的性格特色?

要看到孩子的差異性,不能對他們一視同仁,只要適時肯定孩子發展中的獨特性,發現孩子身上的特點,不但能讓他們全面平均發展,也能讓孩子形成自己的特色。

 

別像訓練馬戲團演員般訓練孩子!

我們反對一致性的教育方式,不能把所有的學生都像馬戲團演員一樣訓練得步調一致,那樣只會毀了他們。要注意保留每個孩子的特長,並加以有效地引導發展,營造一個適合特長發展的空間。

 

你是善於挖掘孩子優點的伯樂嗎?

要正確地對待孩子的個性,尊重孩子。對於頑皮的孩子,要發現他們的長處,注意到他們的個性,加以正確引導,才能健康發展。父母要換種眼光來看待「與眾不同的孩子」,成為善於挖掘孩子優點的「伯樂」。

 合腳的教育封面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itebo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